最近小编听朋友聊起一次让他“惊吓”到的就医经历: 前段时间,有医院参加居民免费体检,因为自己身体总爱出汗,就顺便看看中医,医生了解完了病情,说:“你这病可以治,但得花7千块钱,你治不治?”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医生说:“治,这个多汗症我全国看了好多地方,钱都花了好几万了,要是7千元真能看好,那就太好了。”话音刚落,医生突然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吓得病人差点从凳子上掉下去,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好了,你的病治好了,你走吧!”。 病人当时吓了一身汗,愣在那里,又觉得这医生是个神经病吗?故意拿他开涮,医院。但一个月后,这位患者朋友向书法家求了四个字,赠予这位中医:妙手回春,因为他出汗的怪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七千元”并非骗钱,居然是治病方法 小编开始和大家一样觉得这事好荒诞,想一探究竟,便来到来到了行宫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这位中医皮肤科主任——张可,本以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中医,没想到竟是一位80后的青年医生干练、冷静、沉着,也带着些霸气,帅气中带着儒雅。 当问到拍桌子治病的事儿,张可主任笑着解释道:“通过号脉和交谈,我判断患者出汗是因为卫气不固,惊吓可以让皮肤毛孔剧烈收缩,也让卫气重新理顺。和惊吓治疗打嗝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理气。我先告诉他治病要花7千块钱,是为了集中他的精神,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卫气:中医对人体的一种认识,卫气巡行于人体体表,主管毛孔开合,气血汗液固摄等作用。卫气不固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状) 张可在皮肤病治疗上颇有造诣,门诊屋里挂满了患者送的锦旗 由于世代中医,张可在中医上有所长,而在大学硕士研究生阶段主修皮肤性病学,临床主攻方向是各类皮肤病的系统治疗,因此在中医治疗皮肤病领域有了自己的建树,在白癜风、银屑病、牛皮癣、黑色素瘤等疑难皮肤病治疗上颇有造诣。 其中有位送锦旗的台湾患者,今年46岁,得白癜风多年,深受其苦。在上海和北京找了不少名医,可反反复复,基本没有好转。后听朋友介绍辗转找到了张可,张主任说一开始他没有信心给治,毕竟患者患病面积超过了体表面积的40%,但患者慕名千里而来,就尝试着全力给他治疗,特制口服汤药、药膏涂抹、针灸、热敷等配合使用,第一次治疗后,患病部位就开始变黑,这让张可和患者本人都非常欣喜,断断续续治疗了两年,95%的白癜风部位都已变黑,患者激动地称他为神医,这让他十分不好意思。 张可诊室里面锦旗多的已经放不下了,隔一段需要收起来一部分…… 出身中医世家,曾为学医苦练针灸术至骨折 趁着午间病人不多,小编我就和他攀谈起来。张可祖上四代行医,可谓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小就被浓浓的中药味儿熏陶,小时常在堆满了医学古籍的破旧书房捉迷藏,还爱拿注射器、针灸盒子当玩具。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他立志于继承祖业,本科成功考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修中医专业,后又进修研究生学历,主攻皮肤性病学,还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家传的三本珍贵的医书,这三本书文革时候被藏到棺材里才保存下来,据说都是孤本,价值不菲呐! 张可家祖传的珍贵医书中的一页 学医很苦,学中医更苦,学习期间张可每天的生活很单调,就是看西医医书,中医古书,练习针灸针法。但他却乐在其中。为了更好的学习,他师从中国首位中医博士后李骥老师,中国首席皮肤微整专家邱银先教授等。 为了能和国际知名皮肤病专家学者交流,他苦练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国际皮肤医院海伦博士等人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年国际皮肤病峰会的学术会议上,医院海伦博士会场留念 张可与中国首席皮肤微整专家邱银先教授在治疗室留念 针灸需要很强的指力,针灸高手用长长软软的针即可击石破木,这要下很深的功夫,经年累月的埋头苦练,一张厚厚的纸放在水面,一针下去要求将纸刺穿,纸上还不能有水更不可下沉。推拿正骨更需要强劲有力的手指力量,为此,训练中,用手指支撑做俯卧撑,锻炼指力,用手指点石破木,为了练就一番功夫可以为患者解除病痛,张可的手指都曾骨折过。十几年练功直到现在,张可每天坚持练指力,他笑到,家里的桌子和墙壁都被他折磨地千疮斑驳。 张可在给一位患者做治疗 谈到敏感的医患关系和现代人看病误区 误区一:医院 古人说“良医之门多病人”,但现在反而会出现“良医门前冤魂多”的现象。张可谈到这一点时表示:“大家看病有个误区,医院,医院的患者过于集中,以前我在医院皮肤科坐诊一上午要看50个患者,还不算针灸理疗的时间。大医院的医生问诊时间太短了,往往是患者排了几小时的队,结果问诊时间就几分钟,这很容易出现治疗效果不好甚至误诊的。" 其实看病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病因,张可对每一位患者都会做到“望闻问切”,和病人聊得很仔细,了解患者生活的环境,饮食,甚至工作情况,家庭情况,从而找到病源。 曾经有个来就诊的小孩,每年开春身上就会起疙瘩,家长带着孩子看了许多医生,有的说是过敏,有的说是起皮炎,燕医院都看过,但都没看好,外洗、口服、打针、输液,这让孩子苦不堪言。后来在网上询问燕郊治疗皮肤病哪个医生治得好,有热心网友大力推荐张可,说他治疗皮肤病非常厉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行宫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可详细问诊后,什么药都没给孩子开,而是让回家买一瓶杀虫剂,回去杀虫。果不其然,杀完虫后,孩子再也没有起过疙瘩。原来张可主任根据季节和疾病表现果断认定为“丘疹性荨麻疹”病因为蚊虫叮咬。一瓶杀虫剂治疗好怪病,一时间在燕郊也传为佳话。 误区二:太过于“急功近利”,滥用激素、抗生素 张可主任还讲到现代人看病的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往往太过于急功近利,治疗往往想要药到病除,立竿见影,尤其是孩子生病了,家长总是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孩子就能好起来。但殊不知利用抗生素、激素类的药物见效最快,但对身体免疫功能等是有害的。 大医至诚,良医无药 张可告诉小编,燕郊被称为“睡城”,很多年轻人背负着房贷车贷,在北京燕郊两地跑动,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足,这导致燕郊神经性皮肤病高发,往往这类患者做心理疏导要重于看病开药。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张可主任说:良医无药,一切手段均可治病。所以他给患者能不开药就不开药,更多的是引导患者找到病因,让他们去改善生活的环境,放下压力,丢弃负能量,病因驱除了,环境改善了,心情变好了,人的疾病自然就好了。 大医至诚,至于至善,愿他在医学的道路上精益求精,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仁心仁术,大医至诚,张可主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