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仝小林

■医院中医糖尿病科陈良

很多糖尿病患者患病后感觉非常容易出汗,这汗有的还出得“蹊跷”:半边身体有汗半边没汗、一吃饭就出汗、或者汗粘乎乎地发黄……对此,有人认为是得了糖尿病后身体虚弱而出汗较多;有的觉着是自己太胖了,稍微一动就出汗;还有的只关心血糖的高低,并不在乎出汗的异常。

实际上,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异常汗出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一个重要的机体信号,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出现排汗障碍。足汗减少或停止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最早表现之一,重者涉及下肢和下半身,而上半身出汗增加,包括头胸、背部,往往大汗淋漓,这可能是对下半身出汗减少的一种代偿。此外,患者可表现出多汗症、少汗症、限局性多汗症、味觉性多汗症(进食后几分钟内颈部及满头大汗,可由某些食物激发)等多种汗出异常,中医将其归为汗证范畴。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餐后多汗可用抗胆碱药,而中医治疗的优势非常明显。中医认为,汗出异常仅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之一,糖尿病并发症还包括心、脑、下肢等大血管病变(脉损),眼、肾、神经等微小血管病变(络损)。络脉损伤是该病的病理基础及基本核心,都可伴发血行不畅、血液瘀滞,故治疗时活血、化瘀、通络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基本大法。在此基础上,能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每一位患者清热、或滋阴、或温阳、或补气、或化湿等等,即可明显改善汗出异常等症状,同时延缓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异常出汗时,如果患者以前是服用降糖西药或注射胰岛素的,不论其血糖控制较好还是控制欠佳,只要辨证准确,加服中药后都能够明显改善症状,并具有相当的辅助降糖效果。如果加服中药后血糖仍然较高,可考虑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及种类。我们的经验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只要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异常汗出症状往往也能得到很快改善。

出现糖尿病汗证的患者,平时要注意不可汗出当风,不可汗出入水,否则很容易感冒,使血糖波动而加重病情。总之,糖尿病汗证怠慢不得,治疗时也不能光着眼于“汗”,而应该与血糖控制及其他并发症综合考虑。

◇形形色色的糖尿病汗证◇

糖尿病汗证症状不同,中医治法也不同。出现以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快请中医师处方开药吧,很快能解决问题。

症状

中医分类

中医治法

病程短,多汗,口干、口苦或口臭,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胸胁或脘腹胀满,嗳气,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或厚腻

实热汗,多为肝胃郁热所致

清泄胃热,解肝郁

病程长,多汗,面赤、心烦、口干舌燥,便结溲黄,舌红少苔

热汗,由实转虚

益气养阴降火

自汗或盗汗,身寒怕冷,夜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

冷汗,阳气虚弱

温阳益气为主

汗出淋漓,气短乏力,心悸失眠,低热,肌肤粗糙,苔白舌体有瘀点

冷汗,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

汗出似蒸,头晕心悸,面色无华,恶寒,肢冷便溏,舌质紫暗

冷汗,阳虚瘀阻

温阳活血

时有烘热,阵汗出,伴有心烦、失眠、易怒,舌红少苔

阵汗,心火亢盛,肾水不足

滋肾水,降心火

汗出绵绵或汗出如洗,色黄而粘,口粘腻,渴不多饮,心烦不寐,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

粘汗,湿邪内阻、湿郁化热

清热化湿

汗出无时,或半身出汗、半身无汗,或头颈部大汗出而下半身寒冷

偏汗,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调和营卫

分享更多体验参与更多活动

请注明申请入群

加友真验方

仝小林陈良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的中药
白癜风国际诊疗技术高峰论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hl/7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