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 本期介绍“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采用药籽等物品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胶布将药豆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作用及功效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毫针、埋针治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耳朵与全身各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在耳部找到对应的反射区域,并可借助刺激达到调整、治疗的效果。当身体患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就是耳穴需要压豆刺激的穴位,压痛最明显处为治疗刺激点。反复刺激相关耳穴,可以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防治疾病。 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功能性疾病:眩晕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小儿多动症、痛经等? 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风湿热、荨麻疹、药物疹等? 辅助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遗尿、癔症等;或催产、催乳;或戒烟、减肥等。 预防作用:青少年近视、视疲劳、记忆减退等、感冒、晕车、晕船等。 典型病例 张女士因心悸胸闷反复发作3年,最近情况越来越严重,出现失眠、腰膝酸软、两胁胀痛等症状,医院就诊。中医科专家诊断张女士为肝郁化火之心悸,因此对其采取耳穴压豆,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张女士自述心悸胸闷好转,在3个疗程治疗后,该患者基本已无上述出现的症状。 注意事项 一般耳穴压籽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夏天出汗多,贴压耳穴时间不宜过长,建议3天更换一次,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自我按压已贴的耳穴,最少每穴每次按30下,每天3次。自我按压时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 由于耳穴压豆属于个体化疗法,需要根据不同病症辨证选穴治疗。 医院开展耳穴压豆科室 扁鹊国医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