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动不动就容易大汗淋漓,你想过这可能是一种病吗?正常的出汗是自热而然,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这提示的是体内的阴阳失去了平衡,出汗过多或者过小都不是正常的状况,那么怎么从汗液中分析自己的身体状况呢? 有多汗症的病人讲到:“我不是像平常人一样,可能是运动过后会大量出汗,我是哪怕不运动,稍微吃个饭或者稍微动一下就会伴随浑身汗流不止的样子”。如果汗液分泌过多,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北京慈一堂中医杨丽医生,年,辽宁沈阳人士,执业医师,中医中药双职称、双手把脉,三十余年的从医经验。基本功扎实,即懂医、又懂药、懂针灸、懂经脉、具有丰富的中医学科的知识和诊病经验,拥有双手把脉辩证法。对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多汗症、运动神经元、耳聋耳鸣、脱髓鞘、脊髓神经类等疑难病症的治疗经大量病历和总结得出不同的经验疗法,来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健康。 从中医上如何理解“出汗”?在《黄帝内经》里讲到:“五脏化液,心为汗。”所以我们常说汗为心之液。《内经》里面又说:“汗者精气也,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是人体阳气蒸腾体内的津液外出形成的,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能够调节人体体温,排出体内的废料,能够润泽皮肤,但是如果出汗过多,就会造成津液不足,阳气虚衰,形成阴阳失调,引起体内的抗病能力下降以及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其实在中医看来,出汗的情形不同,往往能够反映出来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在过去中医会常常借助有无汗液,出汗时间,部位,多少,或者汗液的颜色,气味的不同,来分辨病情的轻重缓解和预后的转归。多汗症简称为“汗症”,现在一般指单纯的自汗和盗汗。 自汗指自行出汗,白天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时时汗出,活动加重。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且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状,如果天气闷热,活动量大,进食热汤引起出汗就是正常的生理状态。 盗汗,盗有盗窃的意思,指的是人睡着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睡着出汗,醒来汗止。汗出的部位常在胸背以及手脚心,并且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状。 另外多汗症还分为全身性的多汗和局部性的多汗。全身性的多汗是指出汗的部位比较广泛,不是单一的局限于某个部位。而局部性的多汗多发生在手脚的掌之面,也是一种顽固性的多汗,在少年,青年比较多见,中老年少见一些。这种多见于儿童或者青少年的局部性多汗,往往有家族史,多汗的部位主要在手脚掌、腋窝、会阴部、其次为鼻尖、前额和胸部,其中以手脚掌、腋窝部最为常见,无明显季节性,常在进食辛辣食品、热咖啡、热茶、饮烈性酒时发生,又称为味觉性多汗症。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得上这个病呢?到底是怎么得的?这个病从哪里来? 多汗症的发病原因分为体虚或者邪实,或者虚实错杂,引起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汗液外泄。常见的有肺卫气虚,通俗的说卫气就是人体的保卫、护卫之气,这个卫气是由肺在管理,肺卫之气正常,汗液就没有异常,如果有一天肺卫之气有了问题,那么保卫护卫的能力,功能就变弱了,就会控制不了,管不住体内的津液就会汗出过多;再者就是营卫不和,简单的说营卫就是人体表层的气血,表层的气血不和谐,护卫体表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引起汗出过多;还有就是阴虚内热,体内的阴液不足,阴阳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虚火从内产生扰动阴液,阴液不能封藏,外泄为汗,汗出过多,阴液更为虚少,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多汗症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妊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 中医如何治疗多汗症?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自汗盗汗也不例外,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方法,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有是症用是药。而且中医在治疗多汗症上的优势在于针对汗症不同的病因病机,因症施治来取得好的疗效的,基本上没有副作用,相比目前西医对症治疗,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容易产生口干、尿潴留、青光眼等副作用来说,优势不是一点半点。 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厚味的食物,保持精神的愉快,汗出的时候注意避风寒,防止感冒,汗出之后,及时把汗擦干,必要时更换衣物,注意衣服和被褥的清洁干燥。治疗多汗症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是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来完成治疗,但是滋阴清热,调和营卫,滋养脏腑应该始终是治疗大法的中心环节,只有将清热除湿解毒,凉血护络,贯穿治疗始终,才能使疾病有恢复的可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yy/103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