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经络学说是古老中国医学的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经络穴位作为中医文化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是很难记住的,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首先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十二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为何要这样称呼它们呢?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艾灸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艾灸。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艾灸时的手法上。 了解了这么多我们现在来一一了解十二经络所对应的穴位和病症吧! 手少阴心经 阴郄神门通里阴谷少府少海极泉 阴郄穴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等疾病。 [别名]手少阴郄,石宫,少阴郄。 [穴义]心经经水由本穴回流体内经脉。 主治病症 [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艾灸与临床应用 [配伍]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艾灸法]直刺0.3~0.5寸。 穴位示意图 神门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主治病症 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艾灸与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配支正主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主治癫狂。 穴位示意图 通里穴 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络穴。通,通往。里,内里。心经络脉由此穴分出,与小肠经互为表里而相通。 取穴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病症 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头痛、目眩、面赤热、遗尿、月经过多、狂症等。 艾灸与临床应用 配内关、心俞,治心绞痛、心律不齐。 穴位示意图 阴谷 该穴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主治病症 此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可以利尿通膀胱,可以治疗不育,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女士的阴道瘙痒,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能够治疗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肿痛,癫狂,膝股内侧痛,泌尿感染,阴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分裂症。 艾灸与临床应用 1、颈椎病以双手中指点按阴谷穴,有痠麻胀痛感后,令患者缓慢且大幅度活动颈部,关提拿病变部位,有较好疗效。2、据报道,针刺阴谷穴,可引起膀胱的收缩。另有针刺阴谷的利尿作用与照海相似,对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3、对肠道的作用,据报道针刺阴谷、公孙、足三里,主要抑制肠液分泌。 穴位示意图 少府 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病症 1.心悸、胸痛;2.阴痒、阴痛;3.痈疡;4.小指挛痛。 艾灸与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癔病、阴道及阴部瘙痒、肋间神经痛、臂神经痛等。 穴位示意图 少海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病症 其所治症为表表里虚实寒热以及七情志意等病,如癫狂、吐涎、项强、臂痛、齿痛、目眩、头风、气逆、瘰疬等等,即“海”之含意也。 艾灸与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等。配后溪穴主治手颤、肘臂疼痛;配神门穴、内关穴、大陵穴主治癔病。 穴位示意图 极泉 极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举臂开腋取穴。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腋动脉。主治心痛,目黄,胸胁痛,腋下肿,肩臂不举等。 名称释义 高及甚为极,水之始为泉。心经经穴中,本穴最高,又为首穴。手少阴脉气由此而出,故名极泉。 取穴定位 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病症 1.心痛、心悸等心疾;2.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3.腋臭;4.上肢针麻用穴。 艾灸与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核等。配神门、内关主治心痛、心悸;配侠白主治肘臂冷痛。 穴位示意图 赞赏 长按鍖椾含鍝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姣旇緝濂?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灏忓亸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