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养生之道——保护脾胃

“中”,有“中央”、“中心”之义。中医注重保护脾胃,而脾胃居中焦,在五行属土。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关系。脾胃主受纳、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升降功能,起到人体气机之枢纽作用。

养生之道——“五谷为养”

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水谷入胃,在心脉与肺脏呼吸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卫气和营气的运行,并抵达人体腠理。“疾之居在腠理,是汤熨之所及也”,一般来说,喝一碗热粥之后,人们会感觉温暖,并毛孔开张,出汗的畅快舒适感。“据《周书》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黄帝开始以五谷做汤液,並“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是由于稻米“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粥?历史

粥,又称为“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以粥充饥了,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浓稠绵密,化解不开。

“粥”字最早见于金文,甲骨文中尚无此字。金文的“粥”字“米”和“鬲”组成的会意字。篆书中又加入了表示水蒸气的“弓”字。

金文

篆书

陶鬲

从很多医书古籍中可以看到,粥是作为医疗辅助手段的。《伊尹汤液经》病可发汗证第八可发汗上篇记载:“桂枝汤方温服......须臾,饮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伊尹汤液经》结胸痞第十四结胸痞中记载:“病在上即吐,在下即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十枣汤方芫花熬......温服,平旦服。若下少不利者,明旦更服,加半钱。得快下,糜粥自养。”

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用粥治病,他在《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条文共34条,8个方剂。如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与桃花

汤,都用粳米为粥,是在方中作为辅佐药物,直接起治疗作用的。粳米味甘,为五谷之长。前三方均是取其补益中气、和中养胃、滋补胃津,使石膏等大寒之品不致伤胃的功用。正如清代医家柯琴说:“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稼穑作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平其苦,使二味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

从宋代开始,随着人们对粥认识的加深,粥已经不仅仅为药用,渐渐转为亦药亦食的餐桌美味。《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药粥的方剂,就有个。到了元代,药粥在宫廷王室里已颇受欢迎,最有名的要数《饮膳正要》中记载的“乞马粥”,由羊肉+梁米煮成的稀粥,常饮可“补脾胃,益气力”。

明代的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里边单独给粥了一个位置,还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来说明粥的医疗价值,并给出了差不多60种粥的功效及用途。黄云鹄所著的《粥谱》,写进了个粥方。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到了明清时代,粥作为医学当中的一个养生疗病的手段,已经非常丰富,深入人心。

自古名流多爱粥

曹操:喝热粥取汗

曹操就写过《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以取薪,釜冰持作麋”。《魏武遗令》还记载,曹操到半夜,身体感到不舒服,等到天亮便喝热粥取汗,汗出以后,再服当归汤。对于粥的好处,曹操运用的很是得法呢。

苏东坡:大啖豆浆粥后诗兴大发

苏东坡也很爱粥,曾有给朋友的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生动表现了诗人采纳朋友建议,品尝了白米粥后肠胃舒适,神清气爽的感觉。而其在大啖了豆浆中掺入无锡贡米熬煮的豆浆粥后,写下了“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的诗句,把喝粥捧上了天。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到“五日不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可见诗人对粥是何等的偏爱。

张耒:吃粥养生求安乐

对于吃粥的妙处,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是很有心得。他专门写了《粥记》,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加以了引用,可见对于他的道理很是认可:“每日清晨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浸食之间耳。故作此(《粥记》)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

喝粥的正确态度

常用的粥疗方中,除用于助药力、和中养胃、扶补正气外,还多用于辅助治疗和预防疾病。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

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

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

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

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

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

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

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

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

防治脚气病,米糠煮粥饮;

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

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

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季防中暑,荷叶同煮粥;

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贾慈山《健康粥歌》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yy/67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