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柳绿花红

一派生机盎然

然而,多汗症

却给他、她

带来无限烦恼……

随着春天的到来,近日门诊上因多汗就诊的患者特别多,有的人吃饭或稍微活动就汗如雨下,非常苦恼。

绝大多数人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会出汗,这是生理性出汗,属于人体的自我保护调节,是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自身调节体温而汗出。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出现头面、颈胸、四肢、或全身过度出汗者等非正常出汗,中医称汗证。其临床表现通常有两类,白昼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此外,还可见顽固性手足汗、腋下或阴部多汗、面部或身体一侧出汗等。

01

中医学是如何认识汗液的呢?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血液所化生,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阳加之阴谓之汗”,血液在脉管中流动,为心所主,汗为心之液,汗液的分泌和排泄有赖于肺气的宣发及肃降功能,向周身敷布: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津液之生成、输布、排泄发生障碍,皆足以影响汗液之宣泄,正常的汗液,具有润泽皮肤毛发及排泄代谢产物的作用。若脏腑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开阖不利,导致汗液外泄失常,日久伤及人体津液。

下面从中医角度谈谈常见的几种汗证:

1.气虚自汗

这类人常常白天出汗多,稍微活动则加重,平素易感冒,怕风,常感全身疲乏无力、气短、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气虚引起。治疗上选用补益肺卫之气的中药,常用成药有玉屏风散。

2.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意思是说不知道养生的人,年到四十岁,肾中阴精已经衰减一半了,人也就开始衰老了,肾阴不足则不能潜阳,以致虚火内生,火热煎灼,津液外泄,出现阵发性潮热、出汗。同时伴有手足心发热,或午后潮热,颧红,失眠,口渴等症状。更年期综合征者也多见此症。治宜滋肾阴、降虚火,成药可酌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

3.阳虚冷汗

如果患者出汗多,汗后自觉全身冰冷,四肢不温,夏天也要穿许多衣物,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等中药治疗。

4.阴经郁热,手足出汗

上周门诊有一青年,诉说自己因为手足心出汗过多而烦恼多年,当时可以看到双手心一直在沁汗,不一会儿手就湿了,尤其到夏天,要不停擦汗,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这种出汗一般属于阴经郁热所致,临床上也有因肝经郁滞所致的,临床上要根据四诊进行辨证用药。

5.湿热郁蒸,头颈多汗

此类患者一般多见形体肥胖,蒸蒸汗出,面赤烘热,尤以头颈及上半身出汗较多,平素多食辛甘厚味之食物,日久湿热内生,而导致上半身多汗,一般伴见烦躁口苦,舌苔黄厚。治宜清泄湿热之中药。

6.营卫失调,半身出汗

临床上还可见到身体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半身汗出,或一侧肢体出汗者,多为营卫不和,阴阳不相接洽之候,临床多用调和营卫之剂,如桂枝汤加减。

此外,我们还可见到黄汗、战汗等汗证,常见的还有小儿多汗症,无论是何种汗证,如果出汗过多,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进行诊疗。

青海大学附属院中医科,为您解决多汗的苦恼!

本科室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对多种疾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四诊合参,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对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多汗症,我们除口服中药外,还研制了外用制剂“敛汗散”,采用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对小儿多汗症也有确切的效果。

——

供稿/中医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医科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擦什么药好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yy/82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