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 http://m.39.net/pf/a_4780765.html 刘彦国,平子仙灵人。年2月生,年医院工作。年获北京大学胸外科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任胸外科主治医师;年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年至年,先后到医院、医院、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及阿拉巴医院访问交流。年医院胸外科病房医疗组组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手汗症专家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交感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是中国第一个专题研究手汗症的临床医学博士,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年度胸外科“好大夫”;主要擅长肺癌、手汗症、纵隔肿瘤、气胸、肺大泡的手术治疗,在国内外知名专业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在《健康报》、《中国青年报》、《北医人》及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发表过许多篇科普、访谈或传记类文章;参编各类医学专著7部。年“胸交感神经链手术及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年起主持开展有关手汗症微创外科治疗术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成为国际上多个临床指引循证依据。 学医十年(上):本科五年刘彦国 20年前,我高中毕业,父亲告诉我说:“历朝历代,不管遭遇到什么年境,当医生的都有饭吃。你就报医学院吧,将来当了医生,好好干,越老越吃香!”我听进去了,也记住了。正是怀揣着这样一个朴素的理解,开始了我的学医之路! 年9月1日,我踏入中国医科最高学府——北京医科大学,从此走上了医学之路。我学习的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生活分为两个阶段,年秋天至年冬天在学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为第一阶段;年春天至医院学习临床医学,为第二阶段,二者各占两年半时间。 在北医的学校生活,印象最深的事儿就一件——背书。现在回想起来,北医的学风可谓是十分扎实。医科学业负担重、压力大,学生们的确是苦学、狠学。一吃完晚饭,就陆陆续续挎着书包,拎着暖壶和水杯往教室里走,自发地去上晚自习。宽大的阶梯教室里舒散地坐落着几十号学生,大家或认真抄写、或默默诉记、或低头沉思。北医人里一代代医学大家就是从这么静静的孵化中孕育出来的! 我现在仍历历在目的,是我们在通宵教室里死背组培(组织胚胎学)、生化(生物化学)、解剖、药理、生理、病理、病生理等等的场景,常常学习到很晚才回宿舍。曾记得有一次,大概是组培考试前夕,有很多东西非常难于记忆,我们宿舍里的六个同学一起集体通宵背书,其中我和广西来的一位舍友一直坚持背到早上六点半,然后到水房里洗了个痛快的凉水澡,到食堂吃完早餐后直接奔赴考场考试,结果成绩还真不错,在班上前几名。这可真不是“临时抱佛脚”啊!我们在平时还都算是学习认真的学生,只是需要背诵的内容实在太多,自己又好胜心强,总想考得高一些。所以就自己苦自己。 除了背书,还有各种各类的实验课,丰富多彩、灵动多样,算是对平淡生活的弥补。比如生化课上从茶叶中提取氨茶碱;生理课上通过电刺激看蟾蜍的神经肌肉传导以及神经递质释放;微生物课上查看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显微结构等等,都是很有趣的! 我比较看重实验报告,不管实验成功与否,我都会认真撰写报告,不单单因为那是要交的作业,我愿意把我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再重新温故一遍,尤其是喜欢写报告中的“讨论”部分,除了总结实验成功失败的原因外,还要对结果展开解读分析。为了加深理解和扩展思维,我有时甚至会上升到科学和哲学的层面进行探析。一个“讨论”别人写几行就算完事,我有时能洋洋洒洒地写出一两页。有的同学看见了说:“你这是发神经啊,谁要求你写那么多啦?”但老师们却不以为然,常常给予很高的褒奖。现在回头看,这或许对我日后的科学思维和写作能力是有训练作用的。 能够锻炼我写作能力的还有一个活儿,那就是写信。在那个通讯很不发达的年代,写信是传递消息和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同学、朋友以及亲人间写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我出生在西北农村,长到18岁都没有离开过那片故土,初到北京后对大城市生活很不适应,所有的亲朋好友又都在千里之外,思念依恋之情常无以言表。于是,就疯狂地写信,平时的生活基本就处在写信、寄信、盼信、回信和盼回信的这样一个个美妙循环中。向家人汇报学习和生活,与同学交流感情,交换对现实、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很多信长达七八页甚至十几页。五年下来,我写出的信大约在封左右,收到的信也有将近封,我都一封不失地保存至今。它们是我人生中十分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医院医院,属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那里曾经是一个漂亮的王府,医院,院中保留了不少古建筑,还有一座塔、一个假山和一片小湖,环境优美,历史源远流长。与其近旁的是北京著名的后海、西海和新街口。我从年春天起在那里学习生活,医院后面的“水车胡同”宿舍,度过了十分丰富多彩的两年半生活。 在医院学习的临床课,也有十几门之多,包括诊断学、化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科学、皮肤科学等等,还包括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中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统计学等等,等等。 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不同于学校的基础医学课,是一半学习知识,一半见识病例,还要学习各种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能,比如抽血、看显微镜化验、制作血涂片、皮肤消毒、穿脱手术衣、拿手术刀、插导尿管、插胃管、伤口拆线、抽放胸水腹水、打石膏、缝伤口、听胎心等等,等等。虽然课业内容繁多,负担也重,但比起在学校的基础课来讲,更接地气儿,要有意思很多。 我们一般是上午在教室里听大课,下午分成小组到病房见识病例,在老师的带领下看各种病症,比如肝硬化病人的“肝掌”、“蜘蛛痣”,肺癌病人的“杵状指”,胸外伤病人的皮下“握雪感”与“捻发音”,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二尖瓣面容”,还有产科的胎心监护、助产,骨科的关节复位等等,等等。需要见识和理解的东西很多。见多才能识广嘛!只有曾经见过、学过的,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才知道怎么下诊断,怎么给治疗。 那时候各科老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没事就要在病房泡着,没事就去急诊帮忙。病人才是你们最好的老师!”当年反复听这些话,都烦了。现在回头看,确实是那么回事儿。 医院,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常能见识很多悲欢离合的患病故事,老师们可能司空见惯,但对我们医学生来讲,常常触目惊心,感动万千。我这个人感情丰富细腻,注重科学,也喜欢人文,并善于联想,喜欢思考,医院实习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鲜活的心灵印记。通过认识病、接触病人,加深了我对医学、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这些懵懂时期的深刻理解为我以后往大医生、好医生方向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丰富的医学内容哺育了我,时间过去很快!在此期间,我还和我的第一个女友分了手,结识了我的第二个女友,也就是我目前的太太、孩子的妈妈。其间诸多苦痛杂事,待我以后另行撰文著述。 年夏天,我完成了本科学业,有两件事十分幸运。 第一件事,是我获得了北京大学的毕业证书!这缘于我毕业前夕,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合并。我高中毕业时没有报考北京大学,却在大学毕业时有缘成为这所百年学府新世纪的第一批医学生,深感荣幸! 第二件事,是我获得了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机会,有幸投师于我国著名的胸外科学家王俊教授。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契机,为我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那时候的王俊老师还医院的一个年轻的硕导,我是他招收的第二个硕士,但却在此后的五年中,成为了他第一个从硕士一路带到博士毕业的学生。命运让王老师选择了我,并在以后至今的十五年中不断见证他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就,这也算是对我的眷顾吧! 刘彦国,男,博士,主任医师,甘肃庆阳籍,汉族,中共党员。现就医院胸外科。基本情况年毕业于甘肃庆阳第一中学;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同年保送本校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胸外科专业)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胸外科主治医师;年晋升主任医师、副教授;近年先后赴奥地利维也纳OttoWagner医院、医院、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及阿拉巴医院访问交流。目前医院胸外科病房医疗组长、教学秘书、博士生副导师、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手汗症专家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国家卫计委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专家组成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心外科考核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交感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等。专业特长手汗症、肺癌、纵隔肿瘤、复杂肺大泡及气胸的外科治疗主要科研方向胸交感神经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家族性气胸及大疱性肺病的病因研究;手汗症、长QT综合征及雷诺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研究;肺癌的外科诊治研究。主要成绩熟悉常见胸外科疾病的诊治,具有良好的诊疗决策能力和熟练的手术技术;先后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肿瘤临床、医学与哲学、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杂志、EuropeanJournalofCardio-ThoracicSurgery(EJCTS,欧洲胸心外科杂志)、AnnalsofThoracicSurgery(ATS,美国胸外科年鉴)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先后在《健康报》、《中国青年报》、《北医人》、《家庭医药》及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发表多篇科普、访谈或传记类文章;先后参编各类医学专著7部。年“胸交感神经链手术及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自3年开始主持完成的有关手汗症微创外科治疗术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是国际上本领域最重要的临床研究之一,业已成为国际上多个临床指引最重要的循证依据。参编专著王俊主编,《胸外科疑难病例诊疗分析精粹》,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年朱继红主译,《危重症医学的操作、技术和微创监测》,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王俊主编,《胸部疾病胸腔镜全真手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王俊主编,《纵隔镜手术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年张国良主编,《实用胸外科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王俊主编,《新编临床医学问答丛书—胸外科疾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年王俊主编,《胸腔镜及纵隔镜手术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3 发表论文 1.刘彦国,王俊,刘军,等.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3,10(1):71-73. 2.刘彦国,王俊.Graham与第一例全肺切除术.中华医史杂志,3,33(3):. 3.刘彦国,王俊,杨帆,等.国产牛心包垫片在肺减容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19(5):-.4.刘彦国,王俊.从交感链切除术简史看外科微创化艰辛历程.中华医史杂志,,34(1):43-45. 5.刘彦国,王俊,刘军,等.5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经验.中国肿瘤临床,,31(4):-. 6.刘彦国,石献忠,王俊.上胸段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1(2):75-77. 7.刘彦国,石献忠,梁海鹏,等.星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及其与Horner综合征关系的探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6,24(1):67-69. 8.刘彦国,王俊.准确把握微创外科的适应证.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6,27(7):9-10. 9.刘彦国,杨劫,王俊.T3、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比较.中华医学杂志,6,86(33):-. 10.刘彦国,卜梁,姜冠潮,等.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11例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8,8(11):-. 11.刘彦国,王俊,李运,等.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8,15(5):-. 12.刘彦国,杨帆,姜冠潮,等.小分子干扰RNA抑制肺癌细胞Survivin表达对凋亡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6(1):77-78. 13.LiuYG,YangJ,YangF,etal.Surgicaltreatmentofprimarypalmarhyperhidrosis:aprospectiverandomizedstu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