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女士,57岁,因“头汗多6年”于-11-20来诊。 01现病史头汗多6年,稍动则汗出甚,喝水也汗多,多方医治未效。眠差、疲倦,背凉,偶胃痛,口干欲饮,不苦。皮肤干燥瘙痒。舌暗苔白脉弦细。近日感冒稍咳嗽,有痰稍兼黄绿。年4月检查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02诊断西医诊断:局限性多汗症 中医诊断:汗证 03辨证施治四诊合参,辨证为少阳太阴证,方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煅龙骨加强收涩之力,五味子敛肺止咳,收敛阴津,因汗出日久,更加人参补气生津,养心安神。 处方如下: 柴胡15g桂枝5g干姜10g黄芩10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天花粉20g炙甘草10g人参5g五味子5g,4剂 另开三剂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感冒咳嗽,嘱先吃3剂咳嗽方,再服四剂的中药。 04复诊-12-02二诊 服药咳嗽消,头汗出减少,睡眠好转。去五味子,加用交泰丸,交通心肾加强平调寒热之功。 处方:上方去五味子,加炒黄连3g,肉桂3g(后下),7剂。 -12-09三诊 头汗出明显减少,人舒服很多,睡眠好很多。 处方:上方人参加到10g,7剂 -12-28四诊 头汗出情况继续改善,皮肤瘙痒起疹消。加浮小麦以收敛止汗。 处方:上方加浮小麦30g 柴胡15g桂枝5g干姜10g黄芩10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天花粉20g炙甘草10g人参10g炒黄连3g,肉桂3g(后下)浮小麦30g,7剂 此后患者继续以上方巩固治疗半月余,头汗出情况基本正常。 05按语患者主诉头汗多6年。辨证首分阴阳,纵观整体,患者明显是处于阴的状态,并非一派实热的阳证,再辨六经,根据患者头汗出,口干,舌暗,脉弦细等枢机不利的表现,可定位在少阳,并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胃痛,背凉,肤干瘙痒、疲倦等症,最终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伤寒论》条文“太阳病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明言治疗但头汗出,此外患者头汗多年久治未效,正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所治疾病的迁延状态。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属少阳太阴合病证,以治胸胁满微结而表现上热下寒者,上热者,往来寒热、但头汗出、心烦、口渴诸症;下寒者,恶风、疲倦、小便不利、大便溏泻诸症。即使无胸胁满微结,见上热下寒诸症亦可用,故其临床所治范围非常大,若是虚寒证明显,甚至合病少阴证,可加用附子。 整理:谭文岳刘美方指导老师:欧阳卫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版权申明 版权归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所有,个人转载不受限制,未经原作者允许,不能重新发表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组织的网站、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zl/119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