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形容疼痛到了极点是“死的心都有了”。但这也只是嘴上说说,发泄一下内心的痛苦。但沈阿姨却不同,先后有两种病“联手”让她差点就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疼痛初发,她相信了药物今年3月,还沉浸春节的喜悦中的沈阿姨突然被一阵阵疼痛捣乱了生活,起初是耳后和脸颊部疼痛,总感觉像有针在刺一样刺痛和触电一样不断的抽痛,沈阿姨就想着用手捂着,1-2天过后,发展到不能洗脸,手也不能捂着了,慢慢的耳后及枕后就出现一些红澄澄的水泡,发展到不能“沾”枕头。 她就到处寻医问药,有江湖行医告诉她,这是“蛇缠”,只要涂点“红药水”就好了,或者灯草烧一下就好了,沈阿姨信了,把长疱的地方用灯草烧了几次,又涂满了“红药水”。然而,疼痛根本没有好转,实在熬不住了,医院疼痛科就诊。 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行抗病毒、增强免疫、镇痛治疗,慢慢的,水泡渐渐好转结痂,疼痛也逐渐好转,沈阿姨感觉又“活”过来了。 住了几天院之后,沈阿姨主动要求出院。疼痛科医生告诉沈阿姨,带状疱疹需经过较长疗程的正规治疗方能彻底治愈,否则,即使水疱愈合了,有可能会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到时候就很难治愈了。沈阿姨说:“我就不信了,以我的抵抗力会发展成后遗神经痛?” 疼痛复发,她试图结束生命哪知,出院没几天,开始水疱愈合的地方的皮肤又出现剧烈疼痛,而且手都根本不能碰那一片的皮肤,头发也不能梳,脸也不能洗。 渐渐的痛向左侧耳颞部向上“蹿”,感觉像戴上了“紧箍咒”,晚上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亮。有几次夜里,沈阿姨想悄悄的结束自己的生命,一走了之。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再次带医院疼痛科,要求医生为她解决疼痛。 医生根据病情给她用上了各种止痛药,甚至连吗啡都用上了,然而,沈阿姨的疼痛丝毫不见缓解。经过专家组讨论决定为她实施一种新的技术叫“脊髓电刺激”法。 在仔细了解沈阿姨的病情,完善术前准备的过程中发现沈阿姨还有颈椎病,颈椎管狭窄出也比较严重,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 后来经科室讨论后,疼痛科毛鑫城主任和杨帆副主任医师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为患者疱疹和疼痛位置属于颈1-4节段所支配区域,而且颈椎间盘突出,两种疾病的覆盖范围叠加,疼痛范围广,电极置入难度极大。 为了确保疗效,手术医生在不间断C臂照射下从沈阿姨胸2-3椎间隙穿刺置入电极。经一个多小时的穿刺,顺利将电极置入到寰椎下缘。 手术前,沈阿姨疼得恨不得大叫,但是嘴巴都不敢张开,只能不停地在走廊例来回走动分散注意力。手术后,几个月的剧烈疼痛就像一场梦,在此刻,终于醒了,梦中的痛楚历历在目,但身体却已然恢复。趟在病床上的沈阿姨仍旧有些恍惚:“真的是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你们一个小时就帮我解决了三个月以来的恶魔,真的太感谢了!你们都是我的大恩人啊!” 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称“蛇缠”。早期患处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出现潮红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迅速变为水疱,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病程一般为1-2周,早期采用抗病毒、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水疱可自愈,部分老年及体弱患者可遗留严重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一旦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规药物治疗难以治愈,临床多采用椎管内镇痛泵及神经调制技术来解决患者疼痛问题。 科室推荐医院疼痛科于年正式挂牌成立,并开设门诊,年6月开设疼痛病房,目前有专科医生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设置床位12张,常设周一至周五上午疼痛门诊。 疼痛科诊治范围有: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源性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多汗症、肢体冷感症、癌痛等各种疑难病症。 疼痛科的特色治疗手段:神经阻滞术、神经毁损术、神经调制术、微创内镜技术以及安装静脉镇痛泵和吗啡泵等。 与传统科室相比,疼痛科运用全新疼痛治疗理念,将外科常用技术和麻醉科技术相结合,技术和麻醉药品双管齐下,弥补传统科室治疗手段的不足,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镇痛医疗需求。我科自开科以来,常规开展各类疼痛治疗,门诊量、出院病人量、手术量均有较大提高,一些新型疼痛手术填补了我市的医疗技术空白,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微讯:疼痛科王云贡校对:事业发展科宋玺 微编:事业发展科王家明审核:事业发展科罗国艳 打造株医院 急救丨客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fl/116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