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睡觉时,既使不热也会出汗,多见于额头。妈妈们对此非常担心。引起孩子多汗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射旺盛,体内产生的热量和废物相对比成人多,同时因小儿的肾脏发育尚末完善,故排泄废物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对小儿来说,除通过大小便排泄外,出汗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泄途径,尤其需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散发体内的热量。如果小儿平时吃得好,睡得香,白天精神活泼,那么夜间睡觉出汗就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们不用过多担心。另外某些疾病也会引起小儿睡觉时出汗:如佝偻病,因此必须区分是正常的出汗还是疾病引起的出汗。患佝偻病的小儿,除夜间出汗外,还可有头发稀少、出牙迟、O型或X型腿、走路迟以及肋骨有串珠隆起等发育不良现象,这些患儿应多晒太阳,吃钙片和鱼肝油,必要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3。

补充:造成幼儿多汗原因中医的理论认为,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皮肤表面而来的,而心又主血,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气随汗出易成伤津耗气,甚至有损于心血。小儿多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多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汗症有盗汗与自汗的分别,夜间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做活动即出较多者为自汗,好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小儿汗症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不调、调护失宜、肠胃道病症的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以中医基本辩证法来分,可分为虚实两种,治法是完全不同的,所谓虚者补之,实则泻之,而不能一味以补药来治之。俗话说“小孩子屁股三把火”,也就是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出汗(新陈代谢快,汗腺比较发达)。但汗有生理、病理之别,若因天气炎热、衣被过暖、吃奶过急,或是剧烈运动、惊吓恐惧等,均可导致汗出,这种情况不需治疗,只要适当减少衣物即可。

常见症状及治疗小儿多汗常见的症状有两种第一种孩子发虚汗的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有时安静地坐着也会出汗,且出汗不只于头部,而是自颈至肚脐,运动时更厉害。此外,也容易疲劳、怕风、食欲不佳。可用玉屏风散加减、菊花、牡蛎、浮小麦、太子参等改善其症状。第二种属于“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也就是睡觉时容易出汗,醒来时就不会出汗了。中医叫做阴虚盗汗。症状有面部偏红、嘴唇红,通常于下午开始掌心或足心会渐渐发热,睡觉不安稳、翻来覆去且易做梦,容易哭闹、生气,有时大便较为干燥不好解等。中医可用生脉饮加减、生地、石斛、芦根、茯苓……来治疗改善其症状。另一种则是小儿饮食失调,特别是在现代这种美食文化的时代里,烧、烤、巧克力、速食充斥,有些不是小儿很能吸收的,过于摄取也可以造成小儿多汗。这种小儿口中易有异味,舌苔较为黄厚,大便干燥甚至有时容易解出羊屎便,且出汗部位“上至头、下至颈、不过胸”,也就是以头额心胸部位出汗较多,性情急躁好动、唇红口干、睡卧不安、手足心热,这种情况属于脾胃蕴热的实证,可服用一些消食化积、清热的中药、如深长 黄散、地骨皮、浮小麦、知母、糯稻根……中医调整幼儿体质小儿汗症以虚实论治,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疗汗症不可见汗止汗,应全面观察小儿的体质、症状、发症以及治疗情况。小儿汗症大部分的病程较久,所以一定要注重调整小儿体质,很多虽然属于虚症,但是实症也不在少数,更有一些虚实夹杂的,也就是两种情况同时出现。

治疗小儿多汗症常用的药膳或食疗包括:参枣汤:太子参15克、红枣30枚,加入清水约五碗至六碗煮汤,吃枣饮汤。边服一至二周。莲桂汤莲子(去皮、芯)、桂圆肉各15克,加入清水五碗煮汤,喝汤吃莲子和桂圆肉。连服二周。参芪鱼汤党参15克、黄芪15克、鱼肉切块约50克,煮汤加调味料后食鱼喝汤。每周二至三天,可连服二周。桂芍参枣汤桂枝6克、白芍9克、党参9克煎后取汁,再将白米50克和大枣30枚倒入汁中煮粥,可连服数周。玉糯芡实粥玉米粉30克、糯米40克,芡实15克,同煮成粥加糖后食用,连服五天为一疗程,可常吃。腐芪鸡汤炒豆腐皮几张约30克,洗净,黄芪一两,小公鸡一只,同煮汤,加调味料做汤常服用;也可将炒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条,用油炒,再加调味料食用。此方有养胃敛汗作用。收汗汤浮小麦、麻黄根各9克、凤凰衣9克,水煎服,用于各种汗症。

配合调理改善健康除了以药膳或食疗改善幼儿多汗症外,平时日常生活也应注意一些事项,包括:1、汗儿宜平日多做体能训练,适当地晒晒太阳、户外活动,都能增强体质。2、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并注意病后调理。3、汗儿应该勤换衣物,并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汗后应避免直接吹风。4、家长坚持和中医师配合来调理小儿虚弱体质,以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使人体通过皮肤蒸发水分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正常体温。但有时出汗却是由于身体内存在的某些疾病引起,所以,医学上有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之分。

*生理性出汗

1.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身体的新陈代谢要比大人旺盛,又总是不停地活动着,加之皮肤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广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体对冷热的调节能力较差,一旦受到环境刺激或兴奋时,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水分也就比较多,尤其是在气候炎热季节、室温过高、衣着或被褥过厚、快速吃热的饮食及活动后。2.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有些妈咪一看到宝宝出很多的汗,首先会担心宝宝患了佝偻病。其实,出汗多并不一定就是佝偻病的特有表现。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没有完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较高就会导致多汗。只要宝宝没有其他异常表现,不必认为是不正常。这种出汗与佝偻病不同的是,大多是白天活动过度,晚上入睡后多汗,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半小时内,主要见于头、颈部以上,尤其是以额部为多,不湿被,但胸背部也可出汗。但只要进入深睡,出汗就会逐渐减少。随着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这种出汗的现象就会好转。

*病理性出汗

1.身体内存在内科疾病好多疾病都可引起,如营养不良、活动性佝偻病、活动性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但在出汗的同时,还会出现原发病的明显症状。2.身体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如果是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但同时还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多种表现。3.身体发烧身体发烧时,使用退热药物后引起全身出汗,以使体温降下来。妈咪居家处理对策对策1宝宝出汗大多为生理性出汗,尤其是环境温度增高,妈咪没有及时给宝宝减少衣服,或宝宝剧烈活动、奔跑、跳跃、玩耍时。因此,只要宝宝没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现象,妈咪不必惊慌失措,更不能擅自给宝宝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对策2由于佝偻病是婴儿的多发病,不少宝宝的出汗即是因它而致,所以在除外以上提到的原因后,宝宝多汗时应注意宝宝是否缺少户外活动?有没有添加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同时观察是否伴有夜啼、夜惊、烦躁、脑后枕部头发脱落等症状。若有以上情况应请医生进行诊察。对策3宝宝多汗时,应注意身体有无活动性结核,观察宝宝是否与结核病患者有接触,是否出现午后低热、消瘦等症状;由于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较为少见,如果是糖尿病伴有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有可疑情况及早就医,明确多汗的病因。对策4宝宝多汗时,应注意衣着或被褥薄厚要适宜,并随环境温度变化及时穿脱。当内衣被汗湿后,一定要及时更换,以免受凉感冒。对策5多汗的宝宝多喝温热白开水,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为了避免宝宝出汗后易受凉,尤其是夜间,可请医生开些既能止汗又能预防感冒的中药。

?附:

今日门诊医生

7:50----12:00晋临花闫学红裴燕张月红

白莉郑晋妍李萍李双艳

9:30----15:30孙丽娜张静

14:30----18:00晋临花闫学红张月红

15:30----19:30白莉郑晋妍

明日门诊医生

7:50----12:00晋临花闫学红裴燕张月红

孙丽娜张静白莉郑晋妍

9:30----15:30李萍李双艳

14:30----18:00裴燕张月红

15:30----19:30孙丽娜张静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fl/19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