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http://m.39.net/pf/bdfyy/

我国期货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新时期下,我国期货交易所应肩负起行业责任,建设以交易所为核心的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本文对境外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主要模式及市场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对我国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中几种现存或将出现的主要组织模式、及其与我国期货交易所建设场外商品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深入分析了上海清算所、香港交易所及其旗下即将开业的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等的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模式,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出,我国期货交易所应成立独立的清算所、应在等待政策放开的同时继续深化完善交易所“场外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还应研究与成熟大宗商品电子平台合作的可能性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寻求交易所更为市场化的发展等。

关键词: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建设、期货交易所

近年来,重视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交易所的共同发展理念。在我国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的背景下,作为期货市场核心组织者的期货交易所应承担起更大行业责任,建立以交易所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更好地促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有效对接、融通,也更好地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

一、我国期货交易所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建设的意义及探索

从境外经验来看,场外衍生品主要是指交易所以外的对手方之间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传统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包括远期、场外期权和掉期交易。场外市场由投行或者交易所等机构设计产品,同时对接买方和卖方,或者作为交易对手直接参与交易。交易双方在参与交易时主要依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如境外通用的标准化协议有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会提供的ISDA主协议和补充协议,交易双方在此基础上签订交易确认书,完成交易。从交易规模来看,目前国际场外商品衍生品成交占比不到1%,但是,鉴于大宗商品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商品市场不断金融化的趋势及其带来的重大影响,大宗商品场外市场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国期货交易所建设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融通渠道并不通畅,导致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受到一定限制;二是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日渐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而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品种类型不丰富及交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使期货市场无法充分对接企业实际风险管理需求;三是从境外成熟、发达并具有商品定价能力的交易所来看,其场内场外业务都不分家,芝加哥交易所(CME)、洲际交易所(ICE)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均高度重视对场外业务的渗透和拓展。我国期货交易所要实现更深层次飞跃发展,场外市场建设不可回避且需尽早着手。

从我国交易所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探索来看,各商品期货交易所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场外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各交易所相关平台具体名称可能有所不同)的研发和建设。这类平台的功能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围绕期现货市场结合点如仓单业务开展的延伸服务。主要是仓单服务商报价及交易方面的业务,包括标准仓单及品种间仓单串换的信息服务、标准仓单转让和清算业务、部分品种仓单服务商业务、仓单融资等。这类业务虽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场外业务,但对促进期现两个市场的有效融合起到积极作用,也是交易所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建设的基本铺垫和必要补充;二是搭建了满足企业和投资者场外商品交易全流程的系统。这部分功能涵盖会员、客户、资金、结算等流程,完整地覆盖了交易、风险管理、交割、清算等基本环节,可实现互换交易等标准场外商品衍生品交易。平台同时还突出产品个性化特点,可实现客户自定义功能,对场内标准化产品形成良好补充,如“保险+期货”业务的个性化定制期权合约也可在这类平台上实现。不过,囿于监管政策的限制,目前我国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场外市场建设重点仍放在仓单报价及其交易业务方面,场外商品衍生品平台的功能设计和搭建虽然基本完成,但尚未真正付诸实践。

二、境外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模式分析

梳理和分析境外成熟交易所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借鉴,有利于我国期货交易所更好地确定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战略和路径规划。

(一)境外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主要组织模式

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境外场外商品衍生品交易平台可分为交易所运营的交易平台、交易商间经纪商运营的平台、第三方报价机构运营的平台及交易商运营的平台等,这些平台均支持远期、互换和期权等场外基本工具的交易。在我国场外商品市场发展中,尽管大部分上述平台已有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初步尝试,但较为零散、力量偏弱,不成体系,这也是需要以我国期货交易所为核心建设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基本原因和现实需求。目前来看,对我国期货交易所建设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更具借鉴性的有交易所运营的交易平台、交易商运营的平台。

境外交易所运营交易平台较为普遍。成熟的交易所如CME、ICE和LME等在场外衍生品交易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制度设计和平台优势,其中,CME、ICE是首批在CFTC注册的互换交易执行设施(swapsexecutionfacilities,SEF)[1]。尽管各有特色,但这类交易所运营的场外平台具备一些共同特点:一是电子交易平台是发展趋势;二是有优秀的经纪人或做市商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三是强调可以即时清算,这主要由于交易所一般建有自己的清算系统,使得交易所交易平台可方便地即时连接清算系统。同时,年金融危机后,场外衍生品市场双边交易的模式开始逐步转为集中清算模式,这使得交易所也围绕场外清算合约和清算平台进行了创新,例如CME设计了场外清算合约(clearedonlycontract),并开发了ClearPort平台专门为场外衍生品提供集中清算服务。实际上,在此之前交易所已早有意识将场外清算纳入自身业务范畴之内,新加坡交易所年5月就已推出场外交易的清算服务机构——亚洲清算行(SGXAsiaClear),可进行远期运费协议、货运集装箱及大宗商品(次烟煤、动力煤、橡胶、铁矿石、油品、石化产品等)掉期和期权交易的清算,尤其是,亚洲清算行于年开始提供铁矿石掉期交易的清算服务,这在我国培育铁矿石期货国际定价权的关键阶段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应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jg/131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