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一雙手從掌心開始還狂冒手汗,這種感覺最令人難受!如何擺脫多汗症的困擾,聽聽中醫師建議:

台籍中醫師

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

世界中聯兒科專業委員會會員

擅長通過中醫療法對小兒呼吸道疾病、厭食、便秘、遺尿;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更年期綜合征、失眠多夢,脾胃系统,痤疮、皮肤过敏等治療。

多汗症為「陰虛陽亢」,從補氣生津、鎮靜安神著手,慢慢調理可改善,且不妨嘗試「靜坐」,每天約20分鐘,有助調節自律神經。

全身或局部皮膚出汗過多的多汗症,以手腳最為常見,即使沒有勞動或運動,有些人光待在冷氣房裡也狂冒汗,嚴重者甚至影響工作、社交,對心理與生理皆造成負擔,在夏天更是煎熬。

多汗症是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汗腺分泌過多,常發生在容易緊張焦慮、要求完美的人身上;另外,較常被忽略的是,有時脊椎側彎也會影響到交感神經幹的穩定度,從而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手汗症。

台籍中醫主治醫師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治專長: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痛、胃脹、胃酸反流,便秘,腹瀉,口腔潰瘍等脾胃疾病;咳嗽感冒、鼻炎氣喘;痛經、更年期綜合征,以及針灸、拔罐、走罐、頭部鬆筋等治療。

中醫看多汗症,統稱體內所有水分為「津液」,一旦陰陽失衡,就可能產生多汗症。一方面,情緒緊張會引起手心冒汗;一方面,自汗則多屬於氣虛,夜間盜汗為陰虛陽亢,也因為汗流得多、中氣不足,常覺得疲累,甚至懶得說話。

中醫師表示,所謂「氣主收澀」,當氣不足時就難以收澀,容易流汗,中醫處理汗流過多,會建議飲用「生脈飲」,這帖傳統方劑成份單純,只有黨參、麥門冬、五味子三味藥,其中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三者都是平價中藥,方便自行熬煮。

[宋世琦]台籍中醫師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師從江蘇名老中醫盛燦若教授,進修生物力學,對骨關節相關疾病有極好的療效,善於運用推拿、針灸等中醫特色療法治療頸肩痛、膝關節疼痛、腰腿痛、骨盆錯位等肢體筋絡系統疾病。

針對手汗嚴重的人,與多汗相比,更容易緊張焦慮,可在生脈飲添加黃耆補氣,再加上龍骨、牡蠣,以鎮靜安神。另外,多汗症患者要學習放鬆,每天靜坐約20分鐘,從頭部開始放鬆,依序往下到雙腳,有助調節自律神經。

針對自律神經衍生的各種問題,中醫建議,也可按摩手部的神門、內關,以及頭頂的百會,藉由疏通心經、心包經來舒心安神,以收斂汗液。而除了茶飲、按摩,平日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少吃冰涼、生冷、重口味的食物;不喝酒、咖啡及濃茶,避免刺激交感神經,作息也要正常,盡量不熬夜。

以上图片及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的一个“分享”

让我们與健康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wh/106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