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中医慢?西医快?中药副作用小?西药副作用大?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那到底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呢? 再也不用为此纠结啦!中西医结合妈妈翻古籍,查文献,把中医西医放在一起进行比对,让您一目了然,豁然开朗。 本期话题摘要: 1.汗液是如何形成的?(西医、中医) 2.什么多汗症? 3.什么是生理性多汗? 4.多汗症有哪几种?(西医、中医) 5.多汗症的病因是什么?(西医、中医) 6.多汗症有诊断标准么? 7.多汗症是如何治疗的?(西医、中医) 一、 汗液是如何形成的? 西医认识 1.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汗腺是皮肤附属器的一种,分大汗腺和小汗腺。每个人身上约有~万个汗腺。 大汗腺直径大,分布少腺体直径比小汗腺大10倍。仅腋窝、鼻翼、脐窝、腹股沟、包皮、阴囊、小阴唇、会阴、肛门及生殖器周围等处。 小汗腺直径小,分布多除口唇、唇红区、龟头、包皮内面、阴蒂外,几乎遍及全身。 2.汗液的作用维持体温、保护皮肤、排泄代谢废物。 3.汗液的成分 99%是水,剩下的1%由电解质(钠、钙、氯等)、乳酸、尿素、氨基酸、葡萄糖等组成。(温馨提示: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补充体液的速度为:每流出1磅的汗液需要补充1品脱的液体) 4.汗液的气味——新鲜汗液是无味的,经过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则产生特殊的气味,如狐臭或腋臭。 中医认识 1.“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液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毛窍达于体表而成。中医古籍里“玄府”就是指汗毛孔。 2.汗液的作用:调和营卫、滋润皮肤。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汗血同源。 二、什么是多汗症? 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过多。(人人都会出汗,但是别人不出汗你出汗,别人出一点汗,你出很多汗,那就是多汗症啦) 三、什么是生理性多汗? 刚出生的新生儿汗腺尚未发育完善,在生后几周极少出汗。 儿童交感神经容易兴奋,汗腺发育未完善,新陈代谢旺盛,皮肤毛细血管分布多,含水量大,所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汗。 部分孩子白天活动量多,产热多,身体来不及把热量排除,入夜后便通过出汗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所以晚上刚入睡时特别爱出汗,但入睡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出汗了。 四、多汗症有哪几种? 西医认识 1.从病因来分,分原发性多汗症和继发性多汗症。 2.从出汗范围来分,分全身性多汗症和局限性多汗症。 中医认识 盗汗——寐则汗出、醒时汗止 自汗——不分寤寐而汗出过多 五、多汗症的病因是什么? 西医认识 1.由于自主神经紊乱使交感神经系统发出过多、过强的兴奋刺激,通过乙酰胆碱介质指令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多汗症病人的汗腺在数量和结构上并无改变,只是功能亢进。 2.原发性多汗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对正常情绪的异常或过度反应有关。 继发性多汗症多与某些疾病或应用特异性药物有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结核、手足口病及应用抗呕吐、抗癫痫药物等。 3.全身性多汗:全身皮肤表面经常湿润,多为继发性,常与某些疾病有关。 局灶性多汗:掌心、足底、腋窝及头面部多汗。常见于健康人群。儿童多汗以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最为常见。 中医认识 自汗 多属阳虚、气虚证。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 盗汗 多属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入睡之时,卫阳入里,肌表不固,虚热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醒后卫阳归表,肌表固密,虽阴虚内热,也不能蒸津外出,故醒后汗止。 (温馨提示:上述分型不能概括全部,此外,尚有营卫失调、湿热迫蒸等。详见治疗中医部分) 六、多汗症的诊断 4年由美国皮肤病协会组织提出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诊断标准为无明显诱因的肉眼可见的汗腺分泌亢进持续6个月以上,且伴有以下至少两项者即可确诊:①双侧出汗部位对称;②发病年龄<25岁;③有阳性家族史;④每周至少发作1次;⑤睡眠时无多汗;⑥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 七、多汗症的治疗 西医认识 1.全身药物治疗 至今尚无有效、副作用较小的全身治疗多汗症的药物。奥昔布宁、胃长宁为成人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但儿童多汗症相关文献报道少。主要用于全身性多汗症。首先应治疗原发疾病,例如甲亢患儿治愈甲亢后出汗就停止了。 2.局部外用药治疗 主要用于特发性局限性多汗症,常用药物均为收敛剂。通过堵塞汗腺导管并导致分泌细胞萎缩来止汗,成人常用药为12.5%的氯化铝制剂。不良反应是作用时间短、对皮肤刺激性大。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报道较少,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3.肉毒杆菌毒素A 肉毒杆菌毒素不仅能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还能竞争性与突触后膜的胆碱能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对汗腺的支配作用达到止汗的目的。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疗法最大的缺点为注射部位疼痛,此外还有出血、一过性肌无力,甚至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如果局部外用肉毒杆菌毒素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明,将会为儿童多汗症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4.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其他疗法无效而期待持久疗效的手掌或足底多汗患二最后可采用手术治疗包括破坏汗腺的刮除术、吸脂术和交感神经切除术。但手术疗效不甚理想,且可能复发。 中医认识:分虚实论治。 1. 中药或中成药内服 ①肺卫不固证 症状:自汗为主,汗出频繁,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易感冒。或伴盗汗,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脉弱,指纹淡。 主方: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常用药:黄芪、防风、白术、煅牡蛎(先煎)、浮小麦、麻黄根。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②营卫失调证 症状:自汗为主,汗出遍身,恶风,或伴盗汗,可伴低热,四肢不温,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脉缓,指纹淡红。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浮小麦、煅牡蛎。 ③气阴两虚证 症状:盗汗为主,常伴自汗,形体偏瘦,汗出较多,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口唇淡红,舌淡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指纹淡。 主方:生脉散加味。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茯苓、北沙参、浮小麦。 中成药:虚汗停颗粒、生脉饮。 ④阴虚火旺证 症状:盗汗为主,头身汗出较多,甚则淋漓不止,形体消瘦,口渴颧红,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唇燥口干,便秘尿赤,舌尖红起刺,苔少、光或剥苔、脉细数,指纹紫。 当归六黄汤加减。常用药:当归、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 ⑤湿热迫蒸证 症状:自汗、盗汗并见,以额、心胸为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泻黄散加减。常用药:石膏(先煎)、栀子、防风、藿香(后下)、甘草 2. 中药敷贴 基本方——五倍子、煅牡蛎。 偏于自汗者,加入防风、白术、黄芪、白矾、郁金等; 偏于盗汗者,加入五味子、丁香等。 以上诸药各适量,粉碎,用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或涌泉穴,纱布固定,晚敷晨取。 3. 药浴 ①肺卫不固证 黄芪20g、防风15g、白术15g、麻黄根10g、白矾10g ②营卫失调证 桂枝15g、糯稻根须20g、麻黄根10g ③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证 麦冬20g、地骨皮30g、糯稻根须50g、陈醋30g ④湿热迫蒸证 苍术30g、滑石(包煎)25g、淡竹叶20g、冬瓜仁30g 将上药入锅,加水煮40min,去渣取汁,与42℃左右的温水同时泡足器中,泡足30min,每日1次。 4.推拿 ①自汗 补脾经次,补肺经次,补肾经次,揉肾顶次,揉中脘次,推三关次,摩脐5min,捏脊3~5次。每日1次。 ②盗汗 补肾经次,揉肾顶次,揉肾俞50次,揉二人上马50次,揉小天心50次,分阴阳次,运内劳宫次,清天河水次。每日1次。 5.食疗 浮小麦、麻黄根、凤凰衣(鸡蛋壳内膜)各9克,水煎后代茶饮。 [1]HornbergerJ,GrimesK,NaumannM,etal.Recognition,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imaryfocalhyperhidrosis[J].JAmAcadDermatol,4,51(2):-. [2]颜鹏飞,万力生,张翔,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制订)[J].中医儿科杂质,7,13(1):5-8. 本文同时在新浪微博:慈幼堂主和白殿的图片昆明好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