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感染性疾病、急性病的有效控制,以失眠、心慌,烦躁、胸闷、胃肠胀满、腰酸背痛、关节痛、月经不调、乳腺胀痛等全身不适症状,以及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肿瘤、消化道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已成为门诊就医,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从心身医学角度,慢性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症、溃疡性结肠炎、肠神经症、习惯性便秘、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雷诺氏症、β—受体高敏症、心因性晕厥等。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等。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脑卒中、癫痫、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糖尿病、甲亢、肥胖病、尿崩症、心因性多饮等。

●泌尿生殖系统心身疾病:前列腺炎、过敏性膀胱炎、尿道综合征、原发性性功能障碍等。

●骨骼肌肉系统心身疾病:类风湿、全身肌肉痛、书写痉挛、局部性肌痉挛等。

●外科系统心身疾病:腹部手术不适综合征、肠粘连症等。

●妇产科心身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经前后诸症、不孕症等。

●皮肤科心身疾病:湿疹、银屑病、痤疮、斑秃、慢性麻疹、多汗症、皮肤瘙痒症等。

●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飞蚊症、白内障、眼睛癔症等。

●耳鼻喉科心身疾病:心因性耳聋、美尼尔氏症、失音、过敏性鼻炎等。

●口腔科心身疾病:口臭、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心因性牙痛等。

●肿瘤科心身疾病:胃癌、肝癌、肠癌、食道癌等。

●心身性亚健康:慢性综合疲劳症。

门诊这些疾病的治疗很多具有以下特点:慢性化、缠绵难愈、容易复发、伴随功能障碍、多种疾病共存。家属以为患者“无理取闹、不可理喻”,患者感觉“异常痛苦,被人误解、冤屈、难以宣泄”。从而反复就医,看过许多专科,找过很多医生,用过多种药物,难以分辨现在的症状是原发疾病导致还是与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有关。过度和不适当的诊疗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和身体的症状。恶性循环!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疾病的认识偏差问题。往往认为自己患病严重,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即出现“病由心生”“久病必郁”的情况。比较典型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这类疾病,起初以情绪刺激、社会压力等外界因素诱发,持续的抑郁或者焦虑状态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进而出现心悸、汗多、失眠、恐惧、担心、情绪低落等症状,并且用药效果不确切,症状反复。心身同治,中医有优势慢病的特点是心身症状复杂、多变,持续时间长,医院仪器检查结果不符和多器官性疾病。患者往往诉说“全身难受,”我们认为“既医其心,又医其身”“心身同治”的原则要贯穿整个诊疗过程。首先:最重要的是详细询问病史,客观认真阅读以往的各种检查,客观分析患者的症状起始、诱发原因。以及每次诊疗与疗效的关系,站在患者和家属立场看问题,取得理解;其次:根据分析结果,除了必要的急需检查,尽量少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人——体质——疾病——证候——症状做出基本诊断;第三:参照患者意愿,做出诊疗方案。针灸,中药,理疗,西药。非药物优先,能中不西,尽量减少医源性问题;第四:依从是关键,强调近期诊疗的连续性(一般3-7天),中期的连贯性(2-4周),大多数可以获得很好的远期疗效,尤其是心态、心理、性格、以及对疾病认知的改善,减少发病次数和发病程度,许多人可以学会自行分析调节、解决问题。我们的体会是:慢病的治疗要以人为中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一般以中医药,针灸等疗法和沟通交流解释疏导为主。围绕改变或纠正病患者的认知来进行治疗,引导患者认识到自己认知方面的障碍和不足,通过饮食、运动等综合调理心身,改善症状,提高信心,从而达到心身同养,阴阳并调,享受美好生活的目的。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白癫疯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yy/90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