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截图、处方、检查报告源自电子病历截图。为保护隐私,相关部位进行打码。 立夏刚过,天气是越来越热,爱出汗的朋友们你们还好吗?这一期准备聊聊中医治疗手汗症,本来以为是比较轻松的话题。当我打开百度搜索,发现竟然还有一个手汗症的贴吧。点进去一看,贴吧里人数还不少,很多人在讨论是否选择手术。一个出汗的问题竟然需要手术,我心中不禁犯了个嘀咕,默默登录Pubmed找了篇综述学习一下。 人体有大约万个汗腺,其中有75%是外分泌,主要功能是产生无色无味的汗液,负责调节体温。它们存在于整个身体表面,主要存在于体表手掌,足底,腋窝和颅面区域。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身体部位汗腺过度分泌汗液所致的疾病,可以发生在所有季节,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因,出汗部位以头面部、手掌、足底及腋窝最为常见。压力,焦虑,恐惧和紧张可以导致症状加重。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并具有一定遗传因素。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手汗症是原发性多汗症的一种。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患上了手汗症呢?手汗症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临床诊断。患有手汗症的患者表现为双手湿冷,手掌颜色从苍白到发红。57%的患者合并足底多汗症。诊断标准如下:当你无时无刻满手是汗,势必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与尴尬。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包括局部应用止汗药,电离子渗透疗法,口服抗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以及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不完美,请大家自行百度其优缺点。今天我们聊一聊中医如何治疗手汗症。年6月,一位大姐一进诊室,说戴大夫,我找了你好几年,还记得我吗?我迅速回忆了一下近年来低调做人为人友善从未树敌,说恕我眼拙实在想不起来。大姐说我手出汗在年找你看过。这个大姐手掌和足底出汗多年,冬季尚能忍受,一到5、6月份出汗加重,持续到10月份稍能缓解。出汗严重到什么程度,伸出手掌能看见水滴,从不好意思跟人握手就罢了,因为足底出汗太多,穿凉鞋打滑摔倒过几次,一夏天基本告别凉鞋了,很影响生活质量。3年前找我看过一次,吃了几次药,出汗就缓解了。到第二年5月份,出汗加重又找到我,又开了一样的处方,吃了几周,症状又缓解了。第三年没找到我,把同样的处方抄了一下,同样的配方同样的过程。到了年,再次前来就诊,正好碰上我出诊,决定来打个招呼。大姐说完,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当年究竟用了什么药,让她如此魂牵梦绕念念不忘。医院的电子病案系统,很方便就调出了当年的就诊记录。我定睛一看,这不就是伤寒论的桂枝汤吗。确实如大姐所说,第二年也是用的同样的方子。当时为啥要用桂枝汤呢?我详细地问了问,患者手脚出汗淋漓不止,身上无汗,畏寒,口干,没有其他不舒服。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我记得当年在大学听课时,教伤寒论的郝万山老师讲过,已故的胡希恕老先生用桂枝汤治疗过一个严重出汗的病人。在伤寒论原著里,桂枝汤适应证有一条便是病常自汗出。于是,这次同样以桂枝汤为主,开了一周汤药。1周后,大姐复诊,表示手脚基本是正常的出汗了,肿胀感消失,决定再服用一周。再过1周,大姐表示出汗明显的减少了,于是中药减量。不适随诊。 正好这几天,医院同事的表弟也是因为手汗就诊。因为这个手汗症,被认为是阴虚火旺,吃过不少滋阴补肾的药物,但是疗效欠佳。33岁的小伙子,多汗,以手部最为严重。除了多汗之外,主诉畏风、乏力、心悸,脉细,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首诊是桂枝汤+玉屏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一周后复诊,小伙子说手上出汗少多了。但是还有个症状困扰他好长时间了,就是老觉得腹部拘急,喜欢弯腰蜷着,直不起腰。我问了问,还有口干,乏力,我说正好原方不用变,里面有桂枝汤,喝药前加一勺蜂蜜。桂枝汤重用芍药加胶饴,就是伤寒论里的小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再过一周,小伙子反馈手汗基本正常了,也能直起腰了。总结:大家遇到手汗症可以试试桂枝汤。如果管用告诉我啊,不谢!下一期预告:中医能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吗?长按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