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糖已控制正常可以不吃药,不打针了?错误! 到目前为止,包括各类中西药以及其它糖尿病防治手段,都无法根治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已经用药的糖尿病患者任意停用药物治疗,血糖将会很快回升。因此,多数中晚期的患者都必须长期服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早期的患者没有服用过药物和用过胰岛素的,如果病情较轻,经专科医生诊断指导,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任何药都空腹吃?错误! 糖尿病患者中口服治疗占大多数,主要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作用机理各异,各有特点,用法也不同。1)磺脲类:如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等。该类药物最佳服药时间为饭前30分钟。2)双胍类:如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等。由于是酸性药物,会刺激胃肠道,所以最好是饭后服用。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如拜糖苹、倍欣等,应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服下。如果在餐前或饭后服用则疗效大打折扣。因此不同的药物,服药的时间也不是相同的。 3、拒绝必要的胰岛素治疗?错误! 胰岛素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保护胰岛功能,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副作用小,费用低。胰岛素的应用主要是病情的需要。有些患者胰岛功能破坏已比较严重,胰岛素分泌已严重不足,不注射胰岛素已不能控制血糖,另外有些患者存在某些并发症,不适合口服药物治疗,这时使用胰导素治疗就是必然的了。 4、尿糖正常了血糖就控制理想了?错误! 有不少患者尿糖虽正常,但血糖却偏高。这是因为肾糖阈值升高所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了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滤过率下降而回吸收增强,所以滤过减少而回吸收增高从而使尿糖阴性呈现出阴性结果,因此检测尿糖比不上血糖准确。尿糖正常不等于血糖控制理想,应以血糖指标为准。 5、空腹血糖控制正常了,糖尿病就控制理想了?错误! 有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对心脑血管存在严重损害,可以加速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血糖控制的标准是空腹和餐后都必须正常。 6、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排除糖尿病错误! 不一定。有些人空腹血糖虽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却很高,也属于糖尿病。因此对于血糖出现过异常的人,有条件的话都应查一下葡萄糖耐量试验,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 7、糖尿病人不能吃主食?错误! 大米、面粉等主食淀粉含量较高,易转化为糖,因此很多人通过不吃主食来控糖。其实是错误的。专家称,人体的健康运作需要糖的参与,必须摄入主食,只不过总量要减少。每餐吃米饭保持“一个拳头的量”,再适当补充粗粮(红薯、马铃薯除外)。少吃煎炸,多吃以蒸煮为主的食物。粥、肠粉等精细食物也易引起血糖升高要少吃。 8、糖尿病禁止吃糖、吃水果?当然不是! 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处。水果除葡萄糖外还有果糖,果糖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水果中的纤维素对降血糖还有益处。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不能滥吃,要适量,病情危重时除外。另外吃水果时间最好在空腹时,切忌饭后立即食用水果,而且要选择少糖水果,如西瓜、草莓、柚子等。 9、因尿多而限制饮水? 如强行限水,尿量不会减少,反而会造成机体失水,高渗,加重病情! 吕仕钧 主任中医师、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苏州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整体生命科学研究学者;中医全科、膏方专家,在中医临床拥有35年经验,并创立了全新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细胞干燥学说,以调节人体微量元素平衡为基础,注重修复和再生治疗的方式,在治疗上使用独特用药方法,具有卓越的临床疗效。擅于治疗各科极复杂性的疑难杂病:顽固性失眠、抑郁症、健忘症。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胰腺炎、甲亢、厌食症、复杂性尿路感染、遗尿症、多汗症。慢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各种急慢性皮肤病、慢性胃肠炎、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各种关节神经损伤;肺气肿、急慢性支气管炎、顽固性咳嗽、肺纤维化、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萎缩、小脑萎缩、帕金森氏综合症、脑梗塞、妇科、男科疾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反复潮热出汗、各种阴道炎、瘙痒、抗衰老、美容美颜;男性不孕症、阳痿、早泄等。儿科疾病:小儿反复感冒、小儿多动症、小儿厌食症。以及对各科肿瘤的治疗和后期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注重于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坐诊时间 三门诊:周四全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