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病防病的疗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

耳穴压豆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医生通过耳廓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治疗时,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患者耳穴处,通过适度的揉、按、捏、压以刺激感应,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人体的耳朵形似一个倒置的胎儿,根据不同功能部位布满了相应的穴位。据统计,人体共有个穴位,比如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手掌的劳宫穴等等,耳朵虽小,但是穴位却多达90余个。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在脏腑与体表的形体官窍之间密切相关。人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应位置。

人在发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异常。如果有颈椎问题,耳朵上颈椎对应区就可能出现结节、变形,看上去疙疙瘩瘩,而不是光滑的;如果耳朵上对应“扁桃体”的反应区出现红肿,那么往往吞咽一下口水,都会觉得咽喉部疼痛;如果经常失眠,耳朵上的神门穴就会有压痛。这种以耳廓诊断而知脏腑疾病的方法也正是全息理论在中医望诊中的体现。

1、适应症广、疗效迅速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

3、副作用少

4、预防疾病

5、有助诊断

1??各种疼痛: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腰腿痛、肩周炎、肢体麻木;五官、胸腹、四肢等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

2??各种炎症: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

3??各种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

4??辅助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遗尿、癔症等;或催产、催乳;或戒烟、减肥、戒毒等。

5??其他:针刺麻醉(耳针麻醉);处理输血、输液反应。

6??预防作用:感冒、晕车、晕船。

1、严重器质性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及伴重度贫血者不宜采用。

2、耳朵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采用。

3、妊娠妇女、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宜慎用。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5、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手法宜从轻到重,切勿揉搓及过度重按以免皮肤破损造成局部感染。

6、耳穴压豆属于个体化疗法,只有辨明病症、找准穴位的情况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故不可盲目乱用,务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hl/119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