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感冒、咳嗽等才是病,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宝宝出汗与大人是有所不同的。

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注意观察:

小儿出汗时的状态、时间、环境,出汗的部位、时间,汗的颜色、粘稠度,汗时、汗后身体冷热

夏季炎热或宝宝游戏、跑跳等运动后出汗多等,这是生理性多汗,家长确实不必担心。

但如果是孩子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家长就要注意了!这称之为病理性出汗,中医又称为小儿汗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

孩子病理性出汗不容小觑,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会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易引起其他病症。

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汗证?

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其主要病因为禀赋不足,调护失宜。

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是肺卫不固;

多汗而不温,是营卫失调;

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是气阴亏虚;

汗出肤热,是湿热破蒸。

宝宝出汗多,父母应该怎么办?

首先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避免受风受寒;避免精神紧张,给宝宝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分清类型可用中药及小儿推拿调理体质。

中药汤剂:

1、肺卫不固:黄芪、白术、防风、牡蛎、麻黄根等

2、营卫失调: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浮小麦等

3、气阴亏虚: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等

4、湿热迫蒸:石膏、栀子、防风、藿香、甘草、麻黄根等

外用中药:

1.五倍子粉敷脐中,用于盗汗。

2.龙骨、牡蛎粉睡前外扑。用于汗出不止者。

小儿汗证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退六腑、清补肺经、补脾经、揉肾顶、揉肺俞等小儿推拿来调理体质。

详细的穴位及操作手法,医院推拿科主管护师马庆华示范。

NO.1开天门

自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成一直线。

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

NO.2推坎宫

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NO.3退六腑

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小儿屈肘,一手握其手腕,另一手中、食二指指腹从肘推至手腕,称退六腑。

NO.4清补肺经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以拇指指面在穴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肺经;由指根向指间方向直推为清肺经;

NO.5补脾经

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以拇指指面在穴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脾经;

NO.6揉肾顶

位于小指顶端,是止汗要穴。

以中指或食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NO.7揉肺俞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揉。

小儿养生贵在持之以恒。

家长每天用以上手法给宝宝推拿,可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但小儿推拿也有注意事项:

?家人的双手温暖、指甲圆滑

?手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注意宝宝的保暖和安全

?只推宝宝左手

?宝宝情绪、身体状况等

?推拿后禁止受风受凉至少30分钟

?宝宝皮肤受伤、破损、骨折等忌推拿

?紧急情况寻求专业医生、医院帮助

家长可以按照这三种食谱给孩子调理身体:

1.山药泥:能健脾补肺。

原料:山药克、大枣10枚。

做法:山药切成小块,大枣去核放入盘中,放锅内,置火上蒸,至山药已软,捣成泥状食用。

2.黄芪粥:能补气固表,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原料:黄芪30克、粳米30克、陈皮1克、红糖1克。

做法:黄芪煎汤去渣,再加米,如常法煮粥,加入陈皮、红糖,晨起空腹食用。

3.糯米麦粥:有养心神、敛虚汗、厚肠胃、强气力作用,适用于平时汗多、精神疲倦、小儿肠胃虚弱。

原料:小麦克、糯米克、适量白糖。

做法:同煮粥,可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









































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xg/20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