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浙江3岁孩子吃馒头噎住,母亲不停喂水导致其死亡,在让人惋惜不已的同时,也给很多宝妈上了深刻的一课。进食的时候不小心噎住或呛到气管,要怎么紧急处理?如果没有出现紧急情况,是不是可以自行采用吞咽、喂水的方法来解决? 对此,医院胸外科主任许振东表示,其实,不管是异物进入气管,或卡在食管,也不管情况紧不紧急,都要引起重视,即使没有立刻危及生命,但是如果异物没有及时取出,也可能导致很多后遗症,而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碗汤面引发的一场手术 就在不久前,许主任就接诊了这样一个病例,50岁的市民郑女士,十几年前吃了一碗排骨汤面,而汤面里的一块排骨碎片,却在其体内隐隐作祟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来,郑女士一直有慢性咳嗽的症状,而到了最近,除了咳嗽、咳痰外,还出现了发热、气促,这才引起她的重视,医院就医。经医生检查发现,郑女士的左下肺出现脓肿、脓胸,需要立刻手术才行。 而问题的“元凶”就是其左侧支气管内的一块异物。那么这异物到底是什么?在许主任的细心询问下,郑女士才回忆起十几年前,吃了排骨汤煮面,当时感觉有东西呛入气管,但刚开始因只有轻微咳嗽,没有特别注意,竟导致今天医生查明的“一叶肺脓肿并发脓胸”。 支气管异物未及时取出隐患大 “其实郑女士的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医院来,取出异物,就不需要像今天这样动大手术了。”许主任说。其实人进食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把异物吸入气管或者卡在食管中,都应该重视,及时处理,否则小问题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许主任介绍,异物因误吸进入气管、支气管叫做气管、支气管异物。通常来说,气管异物位于声门下,或气管隆凸处且较大的才特别凶险,而支气管异物往往还有另一侧肺代偿,反而没有那么危险,但长期滞留在支气管内而未及时诊治,成为隐匿性支气管异物,进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肺部感染、肺不张、肺脓肿、脓胸,需行肺叶切除术。所以,对于支气管异物应早期引起重视,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慢性咳嗽当重视谨防支气管异物 那么支气管异物如何发现并引起重视?许主任说,支气管异物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慢性咳嗽,因而,如果没有早期呛咳的初始病史,慢性咳嗽尤其是表现为肺部感染,而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又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时,应考虑支气管异物可能是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 为了及早确诊隐匿性支气管异物,对慢性咳嗽、肺部感染时间长而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的患者,他建议都应该及时进行薄层CT检查或纤支镜检查,“早期成人支气管异物可采用局麻下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比较安全,患者损伤也小。”他说。 他说,支气管异物常见于15岁以下儿童,成人支气管异物远远少于儿童。成人支气管误吸病史明显者大多仍为急诊诊治。但部分成人咽喉部及支气管等部位的感觉减退、会厌闭合协调性差;此外年龄大、长期酗酒或使用镇静剂等导致记忆力减退,而不知异物何时误入支气管,多数隐匿性支气管异物直到出现并发症的症状,才引起患者注意而就诊。 情况紧急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那么如何避免气管、支气管异物呢?许主任建议,在进食的时候,不要嬉戏打闹,不要说话,尤其是食物中含有骨碎片、鱼刺、硬物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如果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呛咳,并出现阵发性剧烈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医院,到五官科或者消化科就诊。 情况紧急的话,可以自行采用一些急救措施,例如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是方法一定要得当。针对成人,施救方法是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的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名医坐镇 许振东:福建医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福建省胸外科协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胸外科协会常委,从事胸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胸部肿瘤、创伤诊治,尤其是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气胸、肺大泡、手足多汗症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zl/116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