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陈阿姨有10年的糖尿病病史,平时血糖控制欠佳。今年以来,她发现进餐时莫名其妙脸上大量出汗。起初她觉得是天气炎热,而逐渐到冬天,腿脚都时常感觉冰冷,可出汗量并没有减少,稍稍活动就汗流浃背,但是下半身却从来不出汗。

医院内分泌科麦伟华主治中医师指出,有不少糖尿病病友经常因莫名其妙的多汗而烦恼。多汗时,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均大汗淋漓,湿透衣衫,需要经常更换衣物,有些患者甚至时常携带毛巾出行。特别是夏天,湿透衣衫,十分尴尬,冬季反复湿透衣衫不及时更换,可诱发受凉感染,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麦伟华表示,像陈阿姨进食时出现大汗淋漓,这类情况叫糖尿病味觉性多汗症。而糖尿病味觉性多汗症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一种,是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可能会被误诊为低血糖、焦虑症、胃轻瘫或其他疾病。

糖尿病+多汗=?

麦伟华提醒各位糖友们

答案有很多

需要仔细辨别

1

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避免不了低血糖的发生。有些患者长期血糖高,血糖下降过快时也会出现症状性低血糖反应。血糖低时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节后纤维刺激汗腺分泌增加,出现大汗。

2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紊乱,高糖毒性可激活氧化应激过程导致慢性并发症发生,其中包括自主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累及汗腺分泌异常导致多汗症、少汗症、局限性多汗症、摄食性出汗等。

少汗症者主要累及足部及下肢出汗减少,很多患者可出现足部皮肤干燥及皲裂或瘙痒。多汗症则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上半身特别是头胸、背部往往大汗淋漓。这可能是下半身出汗减少的代偿反应。文中陈阿姨就是患有此类疾病。

3

糖尿病合并甲亢

糖尿病为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容易并发甲状腺及其他腺体的免疫紊乱,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亢患者因其基础代谢明显升高,产热增加,散热也加速,故甲亢病人怕热、多汗、体重下降代谢增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同时可表现为心慌、手抖、腹泻等症状。

4

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特别是细胞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结核杆菌感染,继而出现多汗。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及肠结核等)主要表现为夜间盗汗,可伴发咳嗽咳痰、消瘦、午后低热或胸痛等症状。

5

糖尿病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围绝经期女性,容易并发植物神经调节汗腺功能紊乱,导致多汗,其表现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似,需鉴别诊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汗是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性血管舒缩异常致阵发性潮热,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前、颈面部的皮肤潮红及出汗,全身畏寒发冷,发作没有时间规律。伴有心悸、焦虑及急躁等症状,疲劳、躯体疾病及抑郁、饮食等因素均可诱发。

6

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

目前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负性情绪可能是通过影响DM患者的下丘脑、边缘系统的情绪环路,导致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发生变化。其中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最为常见。抑郁状态下的情绪紧张易诱发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汗腺分泌过多,导致多汗。

糖尿病病友多汗症状

有多种原因

需仔细甄别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麦伟华介绍这几款止汗茶饮

可供糖友辨证选用

益气止汗茶

茶方:黄芪30克、防风15克、白术30克、浮小麦30克。

制法:将上述茶材一同放人锅中水煎即可。

用法:取汁代茶饮。

功效:治疗气虚自汗。

养阴止汗茶

茶方:百合、莲子、黄芪、糯稻根各20克,黄芩、生地、当归10克。

制法:将上述药茶水煎煮30分钟。

用法:百合、莲子、生地可煎汁后直接服用。汤剂可代茶饮,不拘次数。

功效:益气养阴,敛汗。

补肾止汗茶

茶方:黄精,山药,枸杞子各30克,五味子3克。

制作: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煎汤取汁。用法:代茶饮,不拘次数。

功效:健脾,补肾,止汗。

(点击文字即可预约挂号)

文章来源:部分参考“糖尿病之友”、“医脉通”

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图源摄图网,如有转载请标注)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hl/119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