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有利于钙质保留,机体排毒,加强清洁皮肤毛孔,可以通过慢跑、打球等运动来促进汗水排出,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达到人体气血平衡。养生专家说:“您的健康多亏这一身汗,适度出汗,有利身心健康,出点‘养生汗’,是极好的。”小汗腺负责人体出汗汗,是人体小汗腺分泌的液状分泌物,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固化物质,包括一定浓度的氯化钠,它就是让汗咸咸的原因。缺乏氯化钠,可能形成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以及低钠低氯血症,人会感到疲乏无力、困乏胸闷或嗜睡,所以平衡出汗的量很重要。泉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黄小兵说,人体上分布着万-万条小汗腺,但分布得并不均匀,手脚掌部位数量比较多。小汗腺肩负着机体散发热量的重任。当外界气温上升到一定温度时,汗腺这一“天然空调器”便开始启动,通过出汗带出大量的热能,调节体温,滋润皮肤,排出部分代谢废物。高温来袭,很多人大呼“受不了”,于是大肆享受空调的凉爽。对此,泉州市医药研究所中医学副主任医师洪如龙表示,从热到凉或者从凉到热,都需要给身体一个缓冲期,骤冷骤热最易生病。最好先用扇子、电扇等方法防暑降温,然后再开启空调,以增进身体适应炎热气候的能力。在汗水没有干之前最好不要吹空调,尤其要避免直吹。如果出汗后进入空调室,应先脱掉湿衣,并擦干汗水。晚上睡觉开空调时,应注意保暖,一些对冷比较敏感的部位如膝盖、小腹、腰部等要注意覆盖。不动都出汗,或与“气虚”有关正常的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现象,但“出汗过多”就属于不正常。出汗过多,西医将其诊断为“自发性多汗症”,中医将其诊断为“汗病”。中医认为“汗病”是因虚所致,故称“虚汗”。虚汗分自汗和盗汗两种:自汗是指清醒状态下出汗增多;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醒后自止。自汗是由气虚所致,即气虚自汗;盗汗乃阴虚所致,即阴虚盗汗。案列每到高温天,对厦门的陈先生来说,着实难熬,和朋友一起爬山,才爬到1/3,朋友们都还精力充沛,他的衣服都已湿透,浑身疲乏。不仅是运动,吃饭也常挥汗如雨,空调温度开到很低还觉得不解热,汗依然不听话地往外冒,干脆将毛巾一直搭在脖子上,随时擦汗。泉州市医药研究所中医学副主任医师洪如龙说,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是气虚的表现,其中胖人以虚症体质较多见。自汗的人群,往往汗“固不住”,常见于脾胃虚弱者,更易汗外泄。还会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专家支招对于气虚者来说,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则要注意调节饮食,应多吃一些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赤小豆、茯苓等,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还可以用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也可将大枣去核,与人参、大米同煮为粥,经常食之。如是盗汗阴虚者,则以养脾为主,可食人参排骨汤、黄芪汽锅鸡。气虚者应多吃一些益气健脾的食物,如赤小豆。若要使发汗效果更理想,则可在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上午九点或十点,用揉按的手法按摩大椎、风池、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这些穴位有助于人体达到气血平衡。请家人用中医推拿手法之一的“捏脊法”,疏通与汗液排泄有关的经络,则能够更有效地振奋阳气,驱散体内的寒气。捏脊的具体方法为:用双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夹提肌肤,边提捏边向前推进。从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提捏多次,以皮肤潮红、手心出汗为度。出汗后,不能用凉水洗脸。找准这些养生穴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后脑勺下缘凹陷中。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方,当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凹陷内。涌泉穴:位于足底,当蜷足趾时呈凹陷处。大椎穴:位于项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间。风池穴:与风府穴相平,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曲池穴:位于肘区肘横纹外侧尽端凹陷处,屈肘取之。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当第一二掌骨间陷中。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基底部前方凹陷处。足三里:位于小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img.com/mbyzl/11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