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又被分为两类:原发性多汗和继发性多汗。原发性多汗症是指在正常情况(环境温湿度、精神、情绪)下出汗较正常人明显增多的一种病态,临床上并不少见,病人一般身体都很健康,医院就诊,多种检查、化验都很正常。病人常因精神紧张、进食热食和辛辣食物、环境温湿度升高而出汗加重。临床上按出汗的部位不同将多汗症分为头汗症(常伴有腋下和/或双侧手掌汗多)、手汗症(常伴有双侧足底和/或腋下汗多)、腋汗症、体汗症等。 继发性多汗则是因为人体罹患了于一些神经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中毒、药物副作用、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类癌综合症、霍奇金病)而引起的多汗症状。 按出汗部位分,多汗症又可分为全身性多汗和局部多汗。全身性多汗多为继发性多汗,而局部多汗则多为原发性多汗。 中医对汗的认识在《素问?阴阳别论》就有记载:“阳加于阴,谓之汗”。人体阳气蒸腾了属阴的津液而汗出,汗的发生取决于阴阳的合和。《素问?评热病论》:“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汗产生于水谷精微,是由人体的精气所化生,汗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故长期出汗过多对身体定有影响。 人体的津液代谢是由多脏腑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津液的疏布与代谢离不开脾的运化,肺的宣降,肝的疏泄,肾的气化等,且依赖阳气的推动及阴液做为汗液物质基础,才能够维持正常生理的津液活动。汗液直接来源于津液,汗虽属于心液,但出汗则与各个脏腑都有密切的联系。如《素问?经脉别论》中:“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及清?王燕昌《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曰:“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人弱而专出一处之汗,久而不愈,即此经虚也”提出的五脏虚损致汗出过多。 赞赏 长按如何治疗白癜风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